美国出兵南加勒比海牵动的博弈

2025-09-25 15:05:42 来源: 《环球》杂志

 

9 月 1 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文/杨建民 李俊霖

编辑/吴美娜

  美国8月初以“涉嫌通过犯罪组织向美国输送毒品”为由,悬赏5000万美元缉拿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同月末又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在委内瑞拉附近加勒比海域部署多艘军舰,加剧美委两国关系紧张。

  马杜罗9月1日说,美国企图通过军事手段对委“极限施压”,8艘总计携带1200枚导弹的美军战舰以及一艘核潜艇正在“瞄准”委内瑞拉,该国正面临近100年来“最大威胁”。委内瑞拉国防部长帕德里诺·洛佩斯9月8日表示,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胁史无前例,但委内瑞拉人民对此无所畏惧。

  自2025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迅速“泛安全化”,将打击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及跨国犯罪置于区域议程的核心。此轮政策调整的关键一步是,在今年2月将包括委内瑞拉的“阿拉瓜火车”和萨尔瓦多的“野蛮萨尔瓦多人”(MS-13)等在内的8个拉美犯罪组织定性为“外国恐怖组织”。此举为美国后续更激进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所谓的道义基础与法律依据,标志着美国开始将地区犯罪问题上升至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

2018 年 11 月 30 日,美国边境巡逻人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美墨边境墙附近进行训练

地区军事紧张态势不断升级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委内瑞拉马杜罗政府的政策在短短数月内经历了从短暂接触到极限施压的戏剧性转变。尽管2025年初曾有特朗普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与马杜罗会晤并促成囚犯交换,但外交接触的窗口迅速关闭。美国政府旋即吊销了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在委内瑞拉的运营执照,彻底转向经济与政治的全面施压。

  为给军事行动铺路,美国将打击目标“个人化”,直接对准马杜罗。美国不仅公开指控其为贩毒集团“阿拉瓜火车”的领导者及军方贩毒网络“太阳集团”的头目,更于8月7日将抓捕他的悬赏金额翻倍至5000万美元,斥其为“全球最大的毒品贩子之一”。

  伴随外交施压,美国在南加勒比海域展开了自1989年入侵巴拿马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这支以“打击贩毒集团”为名的庞大舰队,包括超过4000名作战人员、三艘“宙斯盾”级驱逐舰、三艘两栖攻击舰、一艘核潜艇及P-8反潜巡逻机等尖端装备,极大加剧了地区军事对峙的紧张氛围。

  军事高压态势最终在9月2日演变为直接武装冲突。特朗普宣布,美军当天在南加勒比海袭击了一艘据称“从委内瑞拉出发的运毒船”,击毙11名“被确认”是黑帮团伙“阿拉瓜火车”的成员,这是美国首次动用武力直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

  美国的单边军事行动迅速点燃了地区冲突的导火索。马杜罗政府怒斥其为“极限施压”,并动员民兵力量作为回应。9月4日,委内瑞拉空军出动两架F-16战斗机飞越美军“杰森·邓纳姆”号驱逐舰上空,五角大楼定义其为“高度挑衅”行为。为进一步巩固军事优势,美国已下令向波多黎各增派10架F-35战斗机,以强化其禁毒行动的空中力量。种种迹象显示南加勒比海地区的军事紧张态势正不断升级,地区和平与稳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8 月 31 日,委内瑞拉国防部长帕德里诺·洛佩斯(左)在首都加拉加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一场复合式地缘政治风暴

  美国在南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反映出其对拉美战略的深刻调整。美国旨在通过重塑安全叙事、聚焦关键资源、排斥域外大国等战略转变,试图重掌其在西半球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

  首先,重塑安全叙事,重推“新门罗主义”。特朗普再度上台后,新政府以“新门罗主义”为纲领,彻底摒弃前任政府的“柔性接触”,借“禁毒反恐”之名,行“地缘威慑”之实。

  特朗普政府刻意将拉美的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问题,与美国本土的国家安全直接挂钩。这种做法不仅为美国在其“后院”采取高强度的军事和政治干预提供了“合法性外衣”,更将军事威慑和政治施压包装成“保护美国本土安全”的必要之举。

  这种叙事的核心在于它有意模糊跨国犯罪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界限,将某些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如委内瑞拉的马杜罗政权,直接描绘成与跨国毒品集团勾结的“流氓政权”。通过标签化的安全叙事,为美国对这些政权进行军事和经济制裁寻找依据。

  美国此次在南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以“打击毒品走私”为名,但行动范围和部署的军事力量,如驱逐舰、巡逻艇和特种部队,都明显超出单纯的执法范畴,更接近进行一场针对特定国家的“武装巡逻”。近期美国在巴拿马运河与墨西哥湾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也是如此。

  其二,强化意识形态对立,在政治上“拉右打左”。美国正重拾冷战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以塑造符合其利益的地区政治版图。一方面,通过“极限施压”升级对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等左翼政权的围堵,将其描绘为与跨国犯罪勾结的“流氓政权”,以催化政权更迭;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某些国家的极右翼政府和极右翼政客,并通过“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企图以此为支点,撕裂拉美左翼阵营,瓦解区域一体化进程。

  特朗普执政团队中,以国务卿马可·鲁比奥为代表的鹰派人物主导着对拉政策的制定。他们将颠覆拉美左翼政权视为核心目标,强力推动对其全面制裁、施压和干预。不过,这种强硬路线在现实中也同时充满了矛盾,鲁比奥与秉持“美国优先”的格雷内尔之间存在显著张力。例如,在严厉制裁的同时,满载委内瑞拉被驱逐者的航班仍获准降落;美企雪佛龙的运营许可虽被吊销,其开采的委内瑞拉原油却仍持续运往美国。这种内在矛盾也为委美博弈留下有限空间。

  其三,聚焦关键能矿资源议题,维护美国能矿安全。美国在南加勒比海的军事行动背后,是其对能源与关键矿产控制权的深层焦虑。在石油方面,美国出于增强石油出口竞争力的考虑,有意打压委内瑞拉石油产业。通过制裁限制委内瑞拉,削弱其政权稳定性。同时,在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领土争端中,美国选择力挺圭亚那,不仅因为美企埃克森美孚在圭亚那有巨大利益,更是希望通过地缘杠杆,进一步挤压委内瑞拉的能源空间,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主导权。

  除了传统常规能源石油外,美国高度重视关键矿产资源,尤其是锂、稀土金属等战略矿产的开采与供应。这些能矿资源在全球能源转型和高科技产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美国有意通过加强对拉美的干预,确保其在全球能矿资源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正如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在参加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特别视频会议时所言,美国“失败的国际禁毒战争”背后隐藏着“控制拉美、掠夺自然资源”的真实意图。

  此外,排斥域外大国,加紧控制拉美。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国的军事集结,其战略矛头不仅指向区域内对手,更是一场旨在遏制域外大国影响力的地缘示威。特朗普政府此次高调的军事部署,意在通过展示绝对的军事优势,明确其不容挑战的地区霸权。

  尽管美国军事姿态咄咄逼人,但其直接军事入侵委内瑞拉的可能性依然较低。一方面,当前美国部署的兵力尚不足以支撑一场高强度的地面战争;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发动新战争缺乏政治意愿。因此,当前的军事行动更倾向于一种“武装威慑”,是极限军事施压。

  一场以安全为名,融合了意识形态对抗、资源争夺与大国博弈的复合式地缘政治风暴正在西半球酝酿。其最终产生的影响,不仅使美国在全球格局剧变中重新收紧对“后院”的控制,还可能将整个拉美拖入新一轮的动荡与分化之中。

5 月 1 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革命广场,一名儿童手持国旗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游行

“拉右打左”恶化地区大环境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对拉美地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

  在政治方面,美国的干预深度撕裂并重塑了拉美的政治生态。其“拉右打左”的策略急剧放大了地区内部的意识形态对立,导致拉美长期追求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遭遇重挫,地区碎片化与阵营化趋势愈发明显,整体安全与互信环境持续恶化。

  在经济方面,美国的干预直击拉美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通过经济制裁与地缘施压,美国正在从根本上削弱这些国家利用自身禀赋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压制了拉美整体的经济增长潜力。

  更深层次上,外部干预的溢出效应正在毒化拉美各国的国内政治生态。美国的介入导致拉美多国国内议程被地缘政治绑架,民粹主义与政治极化加剧,从而严重挤压了理性对话与社会和解的空间,使区域整体的民主巩固进程面临倒退风险。归根结底,特朗普政府的对拉政策是一套系统性的“发展遏制”战略。它不仅在拉美制造了深刻的对立与动荡,还给拉美左翼执政国家探索替代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和自主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带来严峻挑战。

  (杨建民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李俊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