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银屏去选食

2025-09-25 12:39:31 来源: 《环球》杂志

 

文/宿亮

编辑/胡艳芬  

      

  几年前我曾在西安工作,办公室就在西安城里,距离以美食出名的回民街不远,下了班就溜达着去咥(dié)一碗泡馍,说上一句“嘹咋咧”(赞叹之意,陕西关中地区方言),美美地回去睡觉。

  后来看《长安十二时辰》,看到主角张小敬在追查疑犯之前,愣是挤出时间吸溜火晶柿子,猛吃水盆羊肉,仿佛不管天是不是要塌下来,吃饭都是头等大事,这种对美食极度的认真非常写实。关中平原的丰富物产和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让以此地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都变得“好吃”起来。

  在电影《白鹿原》里,油泼面、臊子面贯穿全片,成为串联情节的重要线索。画面中滚烫的热油洒在辣椒面上,激发的香气好像隔着屏幕就能闻得到。而臊子面则是“乡愁”的代名词,一场相亲聚餐咥面的场景,比什么画面都更能反映关中风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讲一方故事。经典电影《饮食男女》开场就是一套行云流水的厨艺展示,没有一句台词:一只整鸡随着老师傅手起刀落被麻利脱骨,炉火上的砂锅咕嘟冒着热气,油锅里金黄酥脆的鲤鱼正等着淋上滚烫的酱汁……忙碌的厨房画面其实就说了一件事:回家吃饭。

  这部电影讲的是家庭和代际冲突,核心就是那桌美食。这像极了中国父母在餐桌上的欢乐和忧愁,菜的形、声、色、味恰似生活的五味杂陈。

  美食还是全球通用的叙事语言。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韩国半地下室的灵魂是泡菜,而社区的灵魂是各家妈妈互换的菜肴”,这种情节烘托出充满年代感的韩式风情。《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一句“下雪天就要炸鸡和啤酒”,引发观众热情的共鸣和效仿,这些普普通通的美食,因为银屏里的情节,成为一串串有趣有味的文化符号。

  数夜前,在商场里看到芝乐坊餐厅(The Cheesecake Factory)的连锁店,让我不由得想到美剧《生活大爆炸》。在这部剧里,这家美国大众快餐店是主角们经常聚餐聊天的地方,也是故事中情侣感情升温的地方。初看这部剧时,我一直以为这是饭店的植入广告,因为情节和饭店的联系太紧密了。不过,据说餐厅并没有赞助剧集,只不过是导演要选一家洛杉矶当地知名度高的平价餐厅给主角设定打工的环境,但如今却有不少粉丝去打卡。

  这就是所谓的“电子榨菜”吧。它们从来都不是故事的主角,却保持着一个配角应该有的所有优点:色香味俱全却从不抢戏。当故事里出现美食时,观众也会觉得自己在吃东西,在参与戏里戏外的情节。它们从来都不是主动的讲述者,却是故事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日本电影《深夜食堂》里,热腾腾的日式深夜小厨房不仅填饱了故事中角色们的肚子,也用一碗热汤面让观众的心灵得到慰藉。而在系列电影《哈利·波特》里,一杯带着厚厚白沫的黄油啤酒是主人公策划小阴谋的最好道具。

  当然,这些“电子榨菜”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太刺激观众的味蕾,看多了,会觉得饥饿难耐,好在自家的厨房从不打烊……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