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消费券邀市民打卡“新点位”-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9 10:48: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500万消费券邀市民打卡“新点位”

字体:

    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揭晓 14个项目入选

    以“人民城市 有机更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体验周昨天在海淀区中关村广场开幕。在225个申报项目中,40个城市更新项目脱颖而出,其中14个项目获得“最佳实践”。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活动包括开幕活动、政策交流研讨会、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北京城市更新周活动以及闭幕式等系列活动,并将发放500万元消费券,邀请市民体验打卡北京城市更新点位,活动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至10月中旬。

    最佳实践项目释放城市活力

    引入多家首店引发排队热潮、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北京最高攀岩成网红打卡地……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了更新后的海淀大融城,文商旅体融合的城市更新将这里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海淀大融城是北京城市更新的缩影,也是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之一。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评选于2025年3月启动公开报名,共收到来自全市推荐/申报的225个项目,通过专家初评、网络投票、专家复评和综合复议环节,最终评选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14个,“优秀项目”26个,共计40个入选项目。

    改造前,海淀区中关村西区传统商业业态无法满足该区域就业人员的更高品质生活需求。存在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特色不鲜明、慢行系统不完善、地下交通体系利用不足等问题,项目的更新提质迫在眉睫。而本次更新则在地上建筑规模不增加、绿地面积不减少、公共活动空间不减少的情况下,业态由更新前的商业业态调整为更新后的“商业+车库”综合业态。

    北京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郑璐告诉北青报记者,大融城承载了中关村历史发展的记忆,本次更新保留了广场绿地,补充了区域消费基础设施,并对地上地下做了联通。“这里还举办市集等多种活动,日均流量能达到3万人,城市更新将整个区域的活力带动起来了。”郑璐说。

    持续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为了让更多市民朋友了解更新、体验更新、收获美好,活动现场共同启动“北京城市更新体验周”。本届更新体验周打造商业、文化、体育、休闲等多类更新场景。通过“大众点评”和“美团”平台投放500万元消费券,市民可线上领取消费券并参与线下实体消费。

    同时,依托商业消费、文化展示、体育休闲类更新项目,举办国际篮联主办的3对3篮球比赛、多场攀岩比赛和冰球邀请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极大丰富了市民的休闲体验,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线上线下互动,让广大市民亲身感受城市更新带来的美好生活变化,进一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项目呼应“六个城市”建设要求

    “城市更新不仅要顾面子,更要顾里子。”郑璐说。她介绍,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城市工作要以推动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这个角度,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入选项目也呼应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等“六个城市”建设要求。

    下一步,北京城市更新工作将强化政策引领,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城市更新审批流程,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以代表性案例为重点,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强统筹研究,形成小切口、可落地的改革措施。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融资模式探索多渠道投资模式,针对不同类型更新项目创新差异化金融产品,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加强银行信贷等。推动模式创新,激发多元活力。

    围绕片区式更新,统筹区域资源、任务和资金,整体谋划一批站城融合、绿色空间、花园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街区、现代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鼓励企业从开发向运营转型,培育“短期投入、长期增值”的良性生态。完善治理体系,突出共建共享。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级治理架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商业增值和公共服务双提升;市民参与规划决策与过程监督,形成城市更新的北京模式、北京样板。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纠错】 【责任编辑:沈美】